首頁  / 情報 / 校園

大學排行 【2018 QS】臺灣18大進學科排名500強
英國「Quacquarelli Symonds」(QS)三月公布「2018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」,在「藝術與人文」、「工程與科技」、「生命科學與醫學」、「自然科學」、「社會科學與管理學」等五大學科領域中,臺灣共有18所大學進入500大行列,表現優異。 在「工程與科技」領域中相較去年,排名普遍上升。國立臺灣大學在五大領域的排名成績持續亮眼;科技大學中,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維持在500大的行列;此外,長庚大學、中國醫藥大學、臺北醫學大學、高雄醫學大學、逢甲大學等私立大學在各領域中也有不錯的名次表現。 「QS」的「2018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」共評鑑全球4,750所大學,排名的指標包括:學術權威與聲望、雇主意見與就業競爭力、論文引用與影響等項目。今年在學科部分新增2項,包括:西方古典與古代歷史、圖書館及資訊管理,使原本的五大領域46學科變成五大領域48學科。 「藝術與人文」領域500大:臺灣9所 「工程與科技」領域500大:臺灣14所 「生命科學與醫學」領域500大:臺灣10所 「自然科學」領域500大:臺灣9所 「社會科學與管理學」領域500大:臺灣10所 ★資料來源:QS官網「2018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」
大學排行 【泰晤士高等教育】2017亞洲排行,臺灣入榜26大學
英國《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》今年提前於3月公布了「2017年亞洲大學排行榜」,依照各大學的教學(25%)、國際化(7.5%)、科學研究(30%)、論文引用次數(30%)和研究技轉或智財收入(7.5%)等13項指標做評比,列出亞洲前三百的大學。前三名分別是:新加坡國立大學、中國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。 其中,日本有69所大學進入排行榜中,數量居冠;中國(含香港)也有60所大學入榜,位居第二但名次表現出色;臺灣和南韓則各有26所大學,居第三。一起來看看兩岸三地及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,各有哪些大學擠進排行榜中。 亞洲大學排行榜TOP10 進入「2017亞洲大學排行榜」前十名的國家,以中國(含香港)數量最多,有四所大學,南韓次之。而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北京大學繼續蟬聯冠亞軍。 臺灣:26所大學入榜 臺灣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26所,較去年多了2所,但排名多有下滑。台大仍居首但名次下降9名。 今年有9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,臺北醫學大學首入百大,而中央大學和陽明大學則名次下滑掉到百大外。科大則是臺灣科技大學和臺北科技大學雙雙入榜,臺科大的排名更緊追在臺清交之後,表現亮眼。 中國:24所大學入百大 中國今年進入亞洲排行榜的大學共有54間,其中24所大學進入百大排名中。 香港:6所大學入百大 香港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6所,皆在百大排名中,其中5所名次都在20名內。 日本:12所大學入百大 日本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69所,其中有12所大學進入百大排名中。 南韓:15所大學入百大 南韓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26所,其中15所大學進入百大排名中。 新加坡:2所大學入百大 ★資料來源:《泰晤士高等教育》2017年亞洲的大學排名 =====【小編提醒】=====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,因此對於排名結果,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,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。在參考排名前,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,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。
大學排行 2017兩岸四地百強大學,北京清大奪冠
Photo by firepile on Visualhunt / CC BY 2017年兩岸四地百強大學排行榜出爐了,前三名分別是位於北京的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,以及臺灣的清華大學。今年,臺灣有22所大學位列百大排名,港澳有8所,中國則有70所入榜。在少子化、高教競爭激烈的現今社會,臺灣這22所大學能夠在兩岸四地三千多所大學中,脫穎而出進入百大,顯見在培育人才、學術研究和師資方面仍有優異的表現。 「大學問」(www.unews.com.tw)整理「2017兩岸四地百強大學」,分別列出臺灣與港澳地區入榜的大學排名,希望幫助同學們不管在升學或就業,皆能以區域移動的觀點,放眼大中華地區,為自己的未來增添不同的選項,開拓更寬廣燦爛的世界。 四地百強:臺灣22所 臺灣上榜的22所大學中,包括臺清交,以及中國醫和陽明兩所醫大等,都在「兩岸四地百大排行榜」的20名內。其中清華大學緊追在北大和北京清華之後,位居第三,臺灣大學則居第9。 此外,老字號的成大、政大、師大、高師大、彰師以及中字輩的中央、中山、中興、中正等也都榜上有名;科大部分則有臺科大、北科大、雲科大等三大,不難看出臺灣高教傳統老店還是有著難以匹敵的優勢。 特別的是,在這22所大學中,醫學專業校院就有5所,包括中國醫藥大學、陽明大學、長庚大學、臺北醫學大學、高雄醫學大學等,也顯示出臺灣醫學教育的軟實力不可小覷。 四地百強:港澳8所 香港今年共有6所大學入榜,澳門則是2所。大多人所熟知的港中大、港大、香港科技和香港理工大學等都不負重望的在25名內。 2017兩岸四地百強大學 百大中前三名分別是北京的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,以及臺灣的清華大學,前三名和去年一樣。而香港中文大學從去年的第5名進到第4名,浙江大學則從去年的第9名躍升至第5名。 四大評量13項指標 由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團創辦的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(簡稱「軟科」),於2011年開始發布兩岸四地的大學排名。其依據「人才培養」、「科學研究」、「師資素質」、「學校資源」等四大類共13項指標來衡量中國、臺灣、香港、澳門等地的大學排名。其中以「科學研究」、「師資素質」占比最大,各占35%。 ★資料來源:2017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=====【小編提醒】=====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,因此對於排名結果,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,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。在參考排名前,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,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。
大學排行 2017自然領域大學排名,臺灣入榜5所
Photo via Visualhunt 自然出版集團今年公布了「2017自然指數排行榜」(Nature Index 2017 Tables),列出去年在物理、化學、地科、生物等自然科學領域論文研究表現傑出的500所大學,哈佛大學、史丹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分列前三名,臺灣今年也有包括臺大、清華等5所大學入榜。 旗下《自然》雜誌(Nature)為大家所熟知的自然出版集團,是一間科學期刊的國際出版公司。其根據全球約兩萬所科研機構去年在68份高水準科研刊物中發表的論文進行分析,衡量論文數量和論文作者的貢獻,提出「2017自然指數排行榜」,作為全球科研機構在國際學術產出成果的參考評價之一。 臺灣五大學入榜 2017自然排行前10大 進入前10名的大學,多為歐美地區,其中以美國數量最多,共有5所。而亞洲地區則分別是日本的東京大學和中國的北京大學入榜。 ★資料來源: Nature Index 2017 Tables ====【小編提醒】====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,並非一成不變。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,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。不過,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,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。
大學排行 【泰晤士高等教育】2018世界大學排行,臺灣26所入榜
英國《泰晤士高等教育》(Times Higher Education)9月公布了「2018世界大學排名」,第1名為英國牛津大學,第2名為英國劍橋大學,第3名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。臺灣今年也是入榜26校,但排名表現不如去年。國立臺灣大學從195名掉到198名,其他學校排名也多為持平或退步。 臺灣入榜26校,4校在500內 臺灣今年和去年一樣,皆有26所大學入榜,但名次表現普遍不佳,與去年相比多為落後或持平。500名內的4所大學,臺大、清華名次較去年滑落,交大及臺科大則持平。頂大中只有政治大學名次大幅躍進,從去年的801區間進步到今年的601-800區間。 今年有3所大學新入榜,分別是東華大學、臺南大學和臺北大學。科大部分則是臺灣科技大學和臺北科技大學雙雙入榜,臺科大更躍入五百強中。 泰晤士世界大學的指標與權重 《泰晤士高等教育》世界大學的排名是依教學、學生、研究、國際化等五大面向,共分13項指標來對世界大學進行評分排名。各指標的權重如下表。 泰晤士世界大學TOP10 亞洲11所大學列百強 在亞洲部分,一共有11所大學進入世界百強。其中新加坡、日本、南韓、中國皆各有2所大學入百大,香港則有3所,而新加坡國立大學居22名,為亞洲最佳名次。 【新加坡】:新加坡國立大學22名;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52名。 【日本】:東京大學46名;京都大學74名。 【南韓】:首爾國立大學74名;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95名。 【中國】:北京大學27名;清華大學30名。 【香港】:香港大學40名;香港科技大學44名;香港中文大學58名。 ★資料來源:英國《泰晤士高等教育》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====【小編提醒】====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,並非一成不變。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,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。不過,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,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。
大學排行 2017世界學術排名,臺灣7大學進500強
中國上海交通大學「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」於8月中發布了2017年「世界大學學術排名」,臺灣一共有13所大學進入800強,和去年一樣,今年也是相同的7所大學在500大排行榜中,只是名次有異動。 想知道臺灣有哪些大學入榜?而國際哪些大學在學術排行10名內?一起來看看「大學問」(www.unews.com.tw)的整理。 臺灣入榜13大學 在500名以內的臺灣7所大學,和去年一樣只是名次略有變更,仍是臺大和中國醫藥兩所大學在200名以內,而成大和交大名次皆從去年的四百名左右爬升到三百名左右。 今年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擴大到800名,臺灣有6所大學首次入榜,在500-800名間,其中臺科大是唯一上榜的科技大學。 學術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評比指標有四大項,分別是:教育素質、教職員素質、科研成就,以及人均學術表現。各評比項目的指標與比重如下表。指標中,關於國際獎項的獲獎量占了統計比重的30%,而學術論文的數量評比則占了40%。 2017世界大學學術排行TOP10 世界大學學術排行前10強中,只有劍橋和牛津是英國大學,其餘8所都是美國的大學。 而在百大排行中,日本有三所大學入榜,分別是:第24名的東京大學、35名的京都大學,以及84名的名古屋大學。中國入榜百大的則有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,分占48名和71名;新加坡今年入百大的則是新加坡國立大學,為91名。 ★資料來源: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7 =====【小編提醒】=====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,因此對於排名結果,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,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。在參考排名前,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,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。
大學排行 【2018 QS】臺灣10大學列世界四百強
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(QS,Quacquarelli Symonds)於今年6月公布2018世界大學排名,麻省理工學院仍居世界之冠,第二、三名和去年一樣,仍是史丹佛大學和哈佛大學。今年臺灣有10所大學進入排行前400名,雖然較去年多2所,但前三所大學名次較去年退步,居首的臺灣大學名次由68名滑至76名。 臺灣入榜16所,10大進四百強 臺灣今年有16所大學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,比去年多了一所。今年位列百大排行之中的仍是臺灣大學,為76名,可惜名次較去年滑落;科大部分則是臺灣科技大學和臺北科技大學雙雙入榜,臺科大更躍入四百強中。 今年多所學校的排名皆較去年退步,只有成功大學、臺灣師範大學、中山大學、中央大學、臺北醫學大學、政治大學等六所和首度入榜的逢甲大學名次較去年為佳。 QS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QS世界大學排名,是調查全球萬名學者及僱主,以及對全球最大論文數據庫Scopus/Elsevier中的學術期刊和論文引用的數據分析,再依照6項指標評分,包括學術聲譽、僱主評分、生師比、教員論文平均被引數、國際學生與教員等來對世界大學評分排名。 QS世界大學排行TOP10 今年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一樣,只是名次稍有升降。前四名都是美國的大學,麻省理工學院繼續蟬聯冠軍;英國大學有4所,瑞士1所。 亞洲23所大學列百強 在亞洲部分,包含國立臺灣大學,一共有23所大學進入世界百強。 新加坡有兩所大學進入TOP100,其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居11名,為亞洲最佳名次,15名則為新加坡國立大學。 日本則有五所大學入百大,分別是:第28名的東京大學、36名的京都大學、56名的東京工業大學、63名的大阪大學,以及76名的東北大學。 南韓也有四所,包括:第36名的首爾國立大學、41名的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、71名的浦項科技大學,以及90名的韓國大學。 中國入榜百大的則有六所大學,包括:25名的清華大學和38名的北京大學,40名的復旦大學和62名的上海交通大學,以及87名的浙江大學和97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。 香港也有五所大學進入前100,其中香港大學居26名,而香港科技大學、香港中文大學、香港城市大學則分別是30、46、49名,以及95名的香港理工大學。 ★資料來源: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=====【小編提醒】=====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,因此對於排名結果,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,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。在參考排名前,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,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。
大學排行 2017全球年輕大學排行,臺灣8校入榜
英國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(Times Higher Education)4月公布了「2017全球年輕大學排名」,臺灣今年入榜8所,為歷年最多。 此排行榜主要以校齡50年以下的大學為研究目標,依據學院的研究引用、教學表現、師生比例及國際形象等13項指標,在全球48個國家中,選出排名前200所的年輕大學。 年輕大學少了傳統的束縛,多了創新精神與開放風氣,辦學成效不輸百年老店,有志出國留學的同學可以作為參考。 臺灣入榜8所年輕大學 今年,臺灣有8所入榜的年輕大學,為歷年最多,雖然名次不如以往,稍有下跌,但辦學成效仍受到國際肯定。 其中以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排名最佳,為59名,是臺灣入榜大學之首。其他排名在101-150間的有長庚大學、國立中山大學和國立陽明大學。另外,亞洲大學、逢甲大學和國立中正大學今年首次入榜,排名在151到200名間,而元智大學的排名也較去年為低,落在151到200名間。 全球年輕大學TOP10 榮登榜首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已連續3年居冠。而香港城市大學和德國的烏爾姆大學今年都是第一次進入前10名。 由榜中可見有5所年輕大學來自亞洲,包括: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、中國的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,以及南韓的浦項科技大學和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院,其餘皆是歐洲大學。 ★資料來源:英國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2017全球年輕大學排行 ====【小編提醒】====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,並非一成不變。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,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。不過,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,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。
大學排行 《泰晤士高等教育》世界大學排名特色
編按:英國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(Times Higher Education, THE)的世界大學排名在高等教育界有其重要地位,此文詳述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在2010年的排名變革,以及新排名的特色。雖於2011年所撰寫,但仍能帶領我們了解大學排名的評量指標多元,需多方理解才不會有失偏頗,也才能提供大學端更客觀多元健全的資訊,協助大學更具競爭力。 ======【正文開始】====== 高等教育界普遍好奇,去年(2010年)起英國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(Times Higher Education, THE)獨立於Quacquarelli Symonds(QS)之外自行發表新排名,究竟會提出哪些新點子?就在去年(2010年)9月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發表新世界大學排名後不久,其副主編Phil Baty 於2010年11月初來到臺灣,並在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主辦之「全球大學排名現況、發展及對臺灣各大學國際競爭力之影響」國際論壇中,闡述其新排名的新思維。 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排名興革 值此高等教育全球化方興未艾之際,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與QS於2004起合作發布的世界大學排行榜(THE-QS)已六個年頭,其評比特色在於屬「聲譽評比」的學術同儕意見與雇主意見調查高達50%,卻因而也引起頗多爭議,Phil Baty提及降低聲譽評比比例是提出新排名的動機之一。 Phil Baty亦提到高等教育機構的複雜性,一些大學最有價值的努力無法以數據呈現,更無法進行測量與全球性的比較,常用的一些指標亦很難令人滿意。而根據湯森路透調查發現,有超過九成受訪者反映,教師發表產出與被引之影響力需要納入測量;超過八成受訪者希望了解師生比與研究經費收入等;超過七成表示同儕聲譽測量亦須納入。Phil Baty說明,最後根據諮詢會議,THE-QS世界大學排行榜有三點必須改進之處:1.來自於主觀意見占50%,其樣本卻薄弱;2.論文被引次數受領域影響產生偏差;3.僅以師生比作為教學品質測量過於粗糙等。 因此,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2010年起另與湯森路透合作發表新排名,於該年9月16日公布新世界大學排名;新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降低同儕意見比重,同時增加教學評比內容,並採用經校正(考慮領域差異性)的論文被引用影響力,同時提出研究卓越性須考量經費、規模、領域、國際化等,並將指標增至13個之多。 比較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的新舊世界大學排名指標權重如下表一,可以觀察到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面對世界大學排名對國家政策與經費分配等可能有所影響,因而加以改善,使新排名指標更多元、健全且透明。 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新排名的特色 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新排名的學術聲譽調查包含教學與研究部分,由湯森路透就全球具資歷學者於今年春季進行調查,共回收13,388份各地區各領域的問卷,據以代表全球高等教育意見進行統計,除教學聲譽調查指標權重占15%,研究聲譽調查指標權重占19.5%,合計聲譽調查指標權重占總分之34.5%,較舊排名的50%為低之外,並設計部分指標由學校自行陳報,比重約占10.75%。對於諮詢意見反映較有意義的指標,且數據本身信度足夠,則給予較高之權重;反之,若數據本身信度較不足,或指摽有效性不夠,則給予較低之權重。 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新排名的特點之一,在於考量經費、規模、領域等影響;在機構收入、研究經費運算上,先除以教師數,數據再經「購買力平價」(purchasing-power parity)校正,使所有國家能在公平基準下競爭;而進行論文被引用影響力運算時,數據亦經「領域差異性」校正,因此,新排名結果使得小而美、非綜合型大學有機會勝出。2010年排名前五名分別為美國哈佛大學、加州理工學院、麻省理工學院、史丹福大學、普林斯頓大學等;進入前200名最多的國家依序為美國72所、英國29所、德國14所、荷蘭10所、加拿大9所,另臺灣有4所進入前200名。學界分析前述表現與各國高等教育經費占實質國內生產毛額(GDP)之百分比有關,美國、英國與德國分別為3.1%、1.3%與1.1%。 多元指標排名 提升大學競爭力 除了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新排名的演進,臺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近年辦理之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計畫,也從2007年推出的全校不分領域排名,至2008年新增領域排名,2010年再細分至學門排名,一路不斷精進發展,也讓小而美的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競賽中脫穎而出,甚至新興國家大學亦可有不錯的表現,相信世界大學多角度的指標排名數據,與一再改良的新排名、新思維與新作法,可提供大學更客觀多元健全的資訊,協助大學更具競爭力。 (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,不代表本站立場) ★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29期同意授權轉載,原文請見: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世界大學新排名新思維
大學排行 【2017 QS學科排名】臺灣19所進世界大學500強
英國「Quacquarelli Symonds」(QS)三月公布「2017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」,在「藝術與人文」、「工程與科技」、「生命科學與醫學」、「自然科學」、「社會科學與管理學」等五大學科領域中,臺灣共有19所大學進入500大行列,表現優異。 其中,國立臺灣大學在五大領域的排名皆在50名內,成績最為亮眼。而科技大學中,則有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列入500大。此外,長庚大學、中國醫藥大學、臺北醫學大學、高雄醫學大學、輔仁大學、逢甲大學等私立大學在各領域中也不錯的名次表現。 「QS」的「2017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」共評鑑全球4,438所大學,排名的指標包括:學術權威與聲望、雇主意見與就業競爭力、論文引用與影響等項目。今年在學科部分新增4項,包括:神學與宗教研究、解剖學與生理學、餐旅與休閒管理、運動相關學科,使原本的五大領域42學科變成五大領域46學科。 「藝術與人文」領域500大:臺灣12所 「工程與科技」領域500大:臺灣14所 「生命科學與醫學」領域500大:臺灣10所 「自然科學」領域500大:臺灣9所 「社會科學與管理學」領域500大:臺灣12所 ★資料來源:QS官網「2017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」
大學排行 看懂大學排名七大特點
Photo credit: Dave_S. via Visualhunt.com / CC BY 編按:大學排名一直為大眾所熱烈關注,此文雖於2008年撰寫,簡述大學排名的演化歷程與特性,卻也帶領我們重新認識大學排名的背後意涵,在看熱鬧時也能看出門道,了解名次並非唯一指標,排名結果只是大學品質的單一定義而已。 ======【正文開始】====== 過去十年以來,世界上使用中的大學排名系統數量遽增。當大學排名系統增值的同時,也產生了突變;所有的大學排名系統再也不只是其始祖的複製品,如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》。突變後的差異型態產生後,世界上便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大學排名系統。本文目的即在說明這些改變。 從量化比較到化約排名的爭議 大學排名並不是什麼新鮮事,事實上,其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,美國已有某些州開始出版各校的執照考試及格率,如法律、牙醫等。之後,一些機構也著手進行一連串的「天才研究」,請各個科學系所的主任提出他們認為不同領域中的頂尖人物,再調查這些人最後到了哪些學校(這樣的方式其實與上海交通大學採用諾貝爾獎、菲爾德獎得主校友作為指標的邏輯是類似的)。值得一提的是,當時的十大頂尖大學,與近年來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》做出的大學排名結果是十分相近的。 1960年代,隨著大型科學資料庫之發展,例如SCI(Science Citation Index,自然科學引文索引)與SSCI(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,社會科學引文索引),採用量化方式測量教師的產出開始變得可行,各類期刊文獻也開始有所比較。1982年,「美國國家科學院」(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)進行的「博士研究所課程評估」(Assessment of Research Doctorate Programs)中,這些統計數字也扮演了某些角色。 在當時,也許是因為排名方式的科學與量化性質,或者它們針對的對象是研究所層級,這些排名並沒有引起太多爭議。然而,就在1980年代中期,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》開始針對「整體」(entire)的大學進行排名,並且極力稱頌其為大學生選校的最佳幫手時,開始真正激起爭議,有些人認為,排名是用危險的「化約主義」(reductionist)來評鑑教育。然而,正是這項「化約主義」的特性,吸引了大眾對排名的興趣:過去難以理解的大學教育品質,卻被排名點出了某些面向。 此外,來自其他國家新的學費來源(如英國或90年代末期的中國)或是大漲的學費(如1990年代初期的加拿大),都讓消費者有越來越多的需要,瞭解教育投資的成果為何,而大學排名的出現,剛好補足了這塊需求。 經典大學排名的七大特點 大學排名的始祖-「經典」大學排名(“classic” rankings),例如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》,或是與其模式十分相近的加拿大Maclean’s大學排名、波蘭的Rzeszpospolita,有著七個主要的共通點。在北美,這七大特點被視為大學排名內在的固有性質,即使某些大學排名系統違反了其中幾項。經典大學排名的特點為: ◆針對大學部的教育(undergraduate experience)進行排名,並試圖作為學生與家長選校的指引工具。因此指標的選擇上也以此為主要原則。 ◆排名範圍是全國性的(They are national in scope),針對單一的國內教育市場。 ◆排名比較的是整體(entire)的學校,意即比較的單位是以一所學校機構為基準,而不是較小的單位,如學院或系所等。 ◆排名的結果是以排序方式(ordinal scale)呈現,將各指標所獲得的分數累計加總後產生排名結果。 ◆資料與排名的呈現僅僅訴說了單一的面向(single story),最後只會有一個贏家。 ◆資料來源大多是「官方」政府資料(“official” government sources),或是在大學間進行調查。 ◆排名的過程與結果的發布均由商業媒體進行。
大學排行 畢業領高薪:美國大學TOP14
美國「商業內幕」(Business Insider)網站近日公布了美國大學畢業生起薪排行榜,以大學畢業後進入職場兩年的薪資中位數為參考依據,列出一畢業年收入最高的14所美國大學。一起來看看哪些學校的畢業生早早就坐擁高薪,跨入人生勝利組。 畢業領高薪的美國大學TOP 14 入榜者皆是美國一流名校。以匯率新台幣31元兌1美元來換算,這14所大學的畢業生兩年內的月薪都在新台幣15萬以上。其中以麻省理工學院(MIT)的月薪最高,達新台幣20萬。MIT的畢業生有22%皆在其專業相關領域發展,許多任職於google、Microsoft、Apple或甲骨文(Oracle)等科技產業巨擘,優秀人才比比皆是。 而第2名的史丹佛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電腦科學和工程專業,學生在就學時期即創業之事時有所聞。第3名的哈佛大學則是學術研究的老牌巨星,享譽已久,雖然學費驚人,但畢業生的薪資也是名列前茅。 ★資料來源:The 14 best colleges where graduates earn high salaries right away